第四届环境污染与健康国际会议在南开大学召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5-24浏览次数:138

第四届环境污染与健康国际会议在南开大学召开
    转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吴军辉 学生记者 鲁冠良 摄影吴军辉)5月18日至20日,第四届环境污染与健康国际会议在南开大学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士、日本等20个国家的70余位国外知名学者,10余位环境领域国际顶级期刊主编、副主编,5位国外院士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40所高校和科研单位专家学者900余人与会研讨。
    本次会议由16877太阳集团主办,沿承“环境与健康”的主题,围绕“传统和新型污染物以及治病微生物的污染特征、生态毒理,人体暴露与风险”“创新发展新型的、可持续的环境修复、水处理与资源回收技术”等方向展开。
    19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津南校区大通学生中心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丛强,天津市科协副主席白景美,暨南大学学院院长、《Environmental Pollution》期刊主编曾永平,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磊出席并致辞。16877太阳集团负责人主持开幕式。

    王磊代表南开大学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南开的办学历史和学科特色。他指出,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各国应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在研究领域,许多环境、健康问题需要跨学科的国际合作。南开大学是中国最早开设环境学科的高校之一,具有深厚的学科底蕴。希望与会专家充分交流,深入研讨,加深合作,共同为全球环境治理与人类健康发展贡献智慧。

    刘丛强表示,环境污染及其引发的健康风险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难题。解决问题,首先要正确充分认识问题,准确定位环境污染发展的规律及其危害人类健康的途径。相信会议的召开,将加深我们对人类活动给地球环境带来的干扰、负担、危害的认识,并为追踪学科领域最新进展,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学科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产生积极影响。

    白景美说,解决环境污染事关人类可持续发展。近十年来,我国环境保护与健康领域的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同时,也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生活方式转变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本次会议是一次环境科学领域难得国际交流机会,希望与会中外专家,深入交流,集思广益,促进学科发展,为推动环境保护、人类健康贡献智慧。

    曾永平说,“环境污染与健康国际会议”由暨南大学发起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这次南开大学主办,进一步提高了会议的档次与规模。会议所涉及的主题都是当今环境科学领域热点问题。期望会议的召开能够促进国内外同行对环境污染与健康相关的热点问题的学术交流,共同探索该领域的前沿学术问题,提高中国在该学术领域的国际地位。
    会议期间,美国科学院院士、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James Tiedje,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阿尔伯塔大学教授Chris Le,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教授Philippe Garrigues,美国工程院院士、宾州州立大学Bruce E. Logan,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Arata Katayama,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美国蒙大拿大学教授James J. Elser,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所长朱永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Frank Wania,分别作了《土壤耐药基因组:自然源还是污染源》《环境健康研究中的DNA损伤和蛋白质相互作用:以砷暴露为例》《过去10年我们在环境化学领域中学到了什么》《水处理和资源回收的先进技术》《微生物电化学系统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产能》《中国的内分泌干扰物研究:进展与挑战》《磷元素,食物和我们的未来》《抗生素耐药性:从释放来源到环境》《污染物放大过程的识别、理解和定量》的大会特邀报告。
    据介绍,3天会期中,海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分为14个分会场,5个研究生会场,共作口头报告350余场、展报180多篇,分享了最新的研究结果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会议期间还举办了环境纳米技术高级论坛、科技协作专题培训、主编面对面专场。
    南开大学举办此次国际会议,旨在响应、落实和宣传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提高中国高校环境学科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及国际影响力,交流最新发现、应对机遇挑战。同时,高质量推进教育部新型污染物环境过程与风险评估“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的建设。

Baidu
sogou